养老院暴雷频发,上亿人如何安度晚年。接下来,小编整理了数以亿计的人如何安度晚年的内容,为大家答疑解惑。
养老院暴雷频发,上亿人如何安度晚年
三年来,中国的养老院一直是抵御疫情冲击的“孤岛”,养老院的安全与最脆弱的老年群体的命运密切相关。
2021年1月,62岁的湖南男子曹英林(音)无声地跳进了紫江。他将自己17万元的积蓄投资到Nano公寓,为老人预定“床位”。
深圳XX树项目发生雷雨后,一名患有结肠癌的老人在妻子离家报警时自杀。两位老人为项目充值20万元,成为“至尊卡会员”。。.。。.
养老院雷人事件集中流行三年。2020年,湖南省10多家养老院接连遭遇雷暴天气,并波及广东、浙江、四川等地。在最近的一个案例中,今年9月,湖北省鄂州的数百名老人在当地最大的竹竹生态养老院的宣传活动的吸引下,提前投入了数万元的定金购买床位,期望在入住前获得“回扣”,在入住后获得“折扣”,但他们再也没有拿回押金。
轰轰烈烈的事件背后是非法集资,无论是“回扣”、“折扣”还是“会员费”,都极有诱惑力地掩盖了巨额资金的真实流向——短期债务投资、挪用其他项目或投资理财。据民间统计,截至2021年,全国共发生养老院非法集资案件6000多起。以“养老院”、“非法集资”为关键词,在中国司法文书网共检索到427份文件,其中2020年判决116件,数量最多。
为了应对混乱,全国各地都加强了监管。《湖北省养老机构会员费管理办法(试行)》规定,自今年9月起,单项会员费预收不得超过该机构月平均服务费的12倍10月,《河南省养老服务条例》实施了更严格的措施。最多只能预收三个月的会费,押金金额最多是一个月的月费。
八点健讯获悉,北京、广东、安徽、江西、贵州也出台了类似规定。养老行业普遍存在的“会员制”即将瓦解。
中国的养老院建设热潮已经持续了十多年,投资者、业主和运营商,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保险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纷纷涌入。在“养老”的招牌下,不乏房地产变相征服或振兴,金融玩家共同借款或挪用资金。如今,随着疫情三年带来的全国经济低迷,面对地方监管的不断收紧,中国的养老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这一次,这个承载着中国老龄化社会未来命运和趋势的行业,该如何走过去?
三年疫情频频打雷,养老戏理财失败
让我们回到2017年。投资养老行业的杨万林,已经看到了养老院里开始的雷声大雨点。
当时疫情还远,养老行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吸引了各行各业人士的参与:除了房地产开发商突破瓶颈、获得土地救济外,还有保险公司通过《保险资金投资房地产暂行办法》加入,国有企业响应政府的号召,涉足养老行业。
各行各业,都不乏寻找杨万林合作的人。在拜访了几次之后,他意识到有些人并不是真的在考虑退休。“他们在玩。”
这群人利用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结合自己熟练的经营技能,在市场上煽动不知情的公众购买他们所谓的产品或服务。杨万林称他们为“冲浪者”,并不是褒义词。
最典型的例子是深圳某养老机构的“XX树”项目。杨万林(音)曾在地铁入口处看到他们的工作人员,“拿着精美的宣传册招揽行人。”据报道,该项目让老年人参观美丽的样板房,询问问题,提供免费午餐,并让他们充值“服务卡”预订床位告诉长辈这是“限时特惠”,价格稍后会上涨。被吸引的老年人支付了5万到75万不等的费用。
后来项目以失败告终,老人们成立了一个微信维权群,要求退款失败。相反,他们选择向警方报案。有些老人在等待结果之前就去世了。
在杨万林看来,这种养老机构的“初衷是圈钱”。他们不提供养老服务,而是专门为缺乏风险意识的老年人提供投资本金和回报利息的金融产品。这种模式就像“击鼓传花”,一旦停止,就会有“雷声大雨点小”:“最早的一批投资(老年人),由于利息,返还支付,然后通过不断的销售服务来弥补后续的利息和回报。”当你解决不了的时候,你就跑掉。基本上都是同样的套路。”
其他方式可能也不安全——“会员”也是养老院雷雨的重灾区。有的养老机构以锁定床位为诱饵,收取一次性会员费或床位预留费,金额数十万甚至数百万。一些机构对相关保险产品设置了准入门槛,例如,有高端养老社区,需要购买200万的“年金保险”才有资格入住。广州一家机构提出了一项计划,向残疾老人和智障人士收取“一次性使用费”,费用从5万元到40万元不等,最高可达200万元左右。
事实上,养老行业完全可以利用金融工具为己用:中信证券的一份行业研报指出,养老机构可通过会员制、床卡理财产品、分时度假、信托、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养老服务产品的金融化,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降低后期运营营销难度。不过,这一系列的玩法显然是有规则可循的,“操作不规范会带来商业风险甚至法律风险”,杨万林表示。
2021年年中,江西省新余市东信耀阳老年公寓发生“雷”。调查人员发现,该项目公司通过养老公寓挪用了大量资金,用于房地产和酒店项目,甚至远赴西南省份开发房地产。但这并没有发生,所有的项目都亏了钱金钱方面,约2000名老人遭受损失。
伊春市百乐休闲福利服务中心下属养老机构出现“超卖”现象。会员们发现,在资金链断裂后,它不仅续签了合同,而且它的床位数量也只有购买床位的五分之一。2021年年中,法院逮捕了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个人。
今年11月28日,民政部发布《关于加强防范化解养老机构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这也不难扭转,养老机构扎堆“玩金融”,雷打不动。
那些“玩金融”的养老机构,有不少在泰康集团效仿。在保险业王健看来,这完全是对泰康模式的误解。他分析了8点:首先,泰康集团实力雄厚,资产超过2万亿元,多个板块都为养老业务提供支撑。其次,泰康主要利用养老社区的床位来促进寿险保单的销售,后者带来了丰富的保费现金流。因此,押金对他们来说只是锦上添花,预支政策的改变只是延长了回收期,不会损失。
养老社区只是其保险业务的底层资产,养老机构才是保险产品的“展示面”。所有对养老社区的投资最终都会增加保险的销售。
此外,泰康有非常成熟的避险安排。王健看了他们发给寿险客户的确认函,只是承诺会安排房源保证入住,并没有对应养老小区的具体房源。如果他们想要居住的社区已满,他们可以搬到同级别的其他地方——“泰康出售的是一种几年后就能行使的期权,”王志刚表示。
与此同时,泰康要求客户如果想留下来,必须提前18个月通知。王指出,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养房子。通过上述安排,泰康完全避免了养老社区“超卖”的风险,操作时间也舒坦。
养老院暴雷频发,上亿人如何安度晚年(上亿人将如何安享晚年)
【行业大起大落,谁还在操持养老行业】
2010年,吴天心抵押了自己的房子,在上海租了一套房子,带着十几名员工开始了自己的退休生活。在此之前,他曾涉足汽车等多个行业,因为看好养老行业的未来发展,毅然决然地进入了当时仍以公共机构为主的领域。
吴天心团队中没有人接触过养老行业,更别说护理了,他们都是从给老人洗澡做饭开始做起的。在两到三年的时间里,500个床位的养老院已经100%入住率;经过近10年的发展,吴天心的品牌医疗护理机构已经成为连锁经营,拥有三家养老院和三家养老院,疫情前基本满员。
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大浪淘沙之后,养老行业留下了更多像吴天心这样脚踏实地的经营者或投资者。与投机者追求“快钱”不同,这些人是带着“长远”的心态做生意的。
养老行业前期投入大、回收时间长、租赁的营业房不能抵押、融资困难、对人力资本要求高,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退休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最后一轮”剩下的项目,按经营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国有养老,虽然也在亏损,但现金流充足,经营团队没有压力;第二类是政府投资物业,由社会资本负责运营的“公建(办)私”。初期投资小,有信誉背书。第三类是老年人的社会资本,由于投入早、回收时间长、成本上升等因素,几乎“亏损”。
杨万林说:“大部分项目将达到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水平。”养老机构最重要的成本有两项:一是物业成本,包括租金和设备折旧和维护;二是运营成本,其中最大的支出是迅速上升的人工成本。作为一个以服务质量为基础的行业,这些刚性成本很难放松。
“养老机构活得好不好,取决于管理水平。”因为工作的关系,王健已经调研了200多个养老项目的眼睛。他给《八点钟》讲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一家高端养老院有室内恒温游泳池。为了在保暖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院长每晚在老人游完泳后会安排人盖住泳池,减少热量损失。“如果你不注意细节,从早到晚把泳池加热,一个月可能要花20万的煤气费。”
减少开支很难,所以要把重点放在“开源”上。吴天心的女儿吴明英,近年来被父亲动员回国“继承父亲的事业”。她也认为,疗养院的成本很难降低。她说:“最主要的是提高入住率。”
吴明英说,自己一直不擅长玩金融,就是做实业,抱着胜利的信念去做每一个人。她说,让她的品牌与众不同的是,创始人都是从一线起步的。“和我父亲一起创业的老一辈人都非常勤奋,对自己的事业非常投入。现在我们必须考虑如何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据杨万林介绍,如今幸存下来的养老院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针对不同程度残疾和智障的有需要的人,为他们提供护理服务。上海的入住率尤其高,这要归功于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项目和政府对老年人护理的补贴,这使得个人可以花很少的钱得到很好的护理。养老行业明星企业“福寿康”主要受益于这种收入模式。其大部分利润来自长期护理保险。虽然仍是微利经营,但保证了稳定的发展。
此外,由于经济、政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影响,不同城市或地区的养老金运营面临不同的挑战。华南某大型健康产业集团负责人徐兵告诉8点记者,深圳老龄化率较低。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深圳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5.36%,上海为23.38%,是深圳的4.4倍)。因此,这里的养老项目资金回收周期比上海要长,平均入住率只有30%左右,普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你有理由盯紧地面老产业经营者:目前整体养老需求可能还没有完全释放。再过15-20年,60岁以后到了住养老院的时候,社会上的老人会比较多,整个群体的认知度越来越强,消费能力也比较高,这是大趋势。但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如果你等到那个时候再进入,你就没有机会了。”
以上就是关于“养老院暴雷频发,上亿人如何安度晚年”的内容,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