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内逾百只基金降费,权益类却寥寥无几!降费与收益如何更好平衡?)
年内逾百只基金降费。
公募基金产品数量突破万只,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指数化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中,基金降费趋势明显。反观主动权益基金,基金费率近年来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不过,在行业高速发展期,基民对费率的敏感度和关注度并不高。
当下,亏损基金越来越多,基民对更多基金能够参与到降费行列中以及降费力度更大些有更强烈的呼声。基金降费呼声不绝于耳,市场也有多种关于监管推动基金降费传闻。
那么,一刀切地降低基金产品管理费用是否可取呢?基金管理人又如何在提升投研实力以及降低持有人成本之间进行平衡呢?
年内逾百只基金降费
据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整理,截至2023年6月11日,年内下调管理费和托管费的基金产品分别有102只(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下同)和100只,包括了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型等不同类型的基金产品。
总体来看,下调管理费率或托管费率的基金产品数量总数量达到128只。年管理费率降幅普遍在0.05%至1.2%之间,降幅中位数在0.2%左右,中信建投聚利A/C、富国目标齐利一年和中信建投睿溢A年管理费率降幅居前,分别为1.2%、1%和0.7%;年托管费率降幅普遍在0.02%至0.2%之间,降幅中位数在0.07%左右,华安双债添利A/C、广发亚太中高收益人民币A /C托管费率降幅居前,分别为0.4%和0.3%。
128只下调费率的基金产品中,74只基金同步下调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如6月1日起,中银福建国有企业债基金管理费年费率由0.4%调整为0.3%,托管费年费率由0.1%调整为0.08%。中信建投睿溢自2023年5月24日起将基金的基金管理费率由1%降至0.3%、托管费率由0.1%降至0.05%。此外,鹏华丰尚A、万家安弘A、鹏华丰泽、中银纯债A等均实现2项费率的同步下调。
降费的基金产品中,以规模较小的迷你型基金居多,半数规模不足2亿元。规模较大的基金有平安财富宝A、平安财富宝C、长城泰利纯债A、景顺长城景盛双息A、博时富瑞纯债A、财通资管鸿达纯债E、富国天时货币B、博时富瑞纯债C等,规模在47亿元至375亿元之间不等,其中平安财富宝A/C、富国天时货币B为货币型基金,其他几只基金为债券型基金。
下调费率的基金中,以稳健收益型基金居多,债券型基金占据比例较高,包含QDII型债券基金在内合计高达83只,混合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分别有23只和16只。
参与降费的权益类基金却寥寥无几,仅汇添富中证500指数增强A、工银红利优享A、东兴未来价值A等几只权益类基金。而汇添富中证500指数增强A管理费率从去年底的1.5%降至今年的0.8%,主要原因是该指数增强基金由股票型基金转型而来,管理费率顺其自然从股票型基金的水平降至指数增强型基金的水平。
工银红利优享A公告称,决定自2023年5月26日起,调低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管理费年费率由1.5%调整至1.0%,托管费年费率由0.25%调整至0.2%。不过,包括工银红利优享A在内,以及东兴未来价值A等少数几只降费的权益类基金多为规模不足亿元的迷你型基金,并不具有普遍性。
主动权益基金降费不明显
拉长周期看,2021年和2022年下调管理费率的基金产品数量分别有188只和196只,产品类型方面,下调费率的产品同样以债券型基金居多,而权益型基金数量较少。
因投入成本不同,各类型基金设置的管理费率区别较大。如偏股型基金整体管理费率要高于债券型基金,主动管理型基金管理费率大于被动管理型基金,而货币型基金的管理费率最低。
整体来看,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管理费率在1.46%左右,近几年变化不大;普通被动性基金平均管理费率由2020年底的0.534%下降至最新的0.519%,呈逐年下行态势;债券型基金的平均管理费率由2020年底的0.39%下降至最新的0.36%,呈逐年下行态势。
可见,虽然公募基金整体管理费率呈下降趋势,不过各类型基金降费态势不同。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率并未随着基金数量的不断壮大以及业绩的下滑而出现较为积极的一面,而同质化较为严重和竞争激烈的指数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管理费率下降趋势明显。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公募基金行业竞争较为激烈,降费是基金公司让利投资者吸引客户,提升产品规模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债券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费率下降可以为其带来产品收益率的明显提升,投资者获得感会更强一些,而对于主动权益型基金,基金净值波动往往较大,管理费率并非持有人选择基金的重要参考之一,持有人更为看中的还是基金的业绩表现。
不过,近年来基金业绩表现持续低迷,亏损基金比例不断增加,基金持有人对亏损基金“旱涝保收”收取管理费的现状大为不满。
降低基金管理费用是手段而非目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购买基金的主要费用包括申购赎回费、管理费、托管费等费用。
近两年,对于同质化严重的产品,基金管理人多采取“低费率”策略抢客,通过降低申购、赎回费招揽客户,这类基金以债券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产品居多。
反观主动权益基金,管理人通过降低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的积极性并不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用通常用于支付基金经理的薪酬、研究及数据分析、交易及经纪手续费、营销成本等,是产品运作资金的重要来源。债券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完全可以通过提升规模来弥补费率下行,而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很难做大,规模的波动也相对较大,基金公司对下调管理费率的态度一直都较为谨慎。
下调管理费率肯定会受到投资者欢迎,但是管理费率低的产品并不一定受到投资者青睐,投资者最看重的还是产品收益率。目前,公募市场已有百只浮动费率的基金产品,这些产品业绩涨跌不一,规模大小不一,在众多产品中并未因管理费率低而受到追捧。华宝证券认为,如果降费成为常态,业绩提升对基金公司更加重要,这也对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金公司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才是未来行业趋势。
有基金高管认为,降低基金管理费用是手段而不能把它当作目的。一刀切地降低基金产品管理费用并不可取,也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通过将管理费率与基金业绩挂钩,以达到激励基金公司提升投研实力和管理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国内公募基金产品数量突破万只,管理总规模一度突破27万亿元。有券商分析人士认为,基金降费是大势所趋,从国外经验来看,一方面源自产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另一方面是通过发展被动型产品去拉低行业整体趋势。
也有业内专业人士认为,可以通过丰富国内基金产品设计,来满足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需求。如中金公司研究部就指出,增加阶段性费率减免比例是美国共同基金的常见政策,其统计表明美国有55.6%的货币市场基金、28.0%的债券类基金、27.5%的混合类基金、18.0%的股票类基金在产品说明书中明确约定了费率减免政策。
校对: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