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诺德基金看到虽然新能源车板块仍在低位徘徊,但智能驾驶概念却走出了独立行情。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17日,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年内跌幅达11.2%,同期中证智能汽车指数却上涨了16.35%。
智能驾驶概念火热背后,既有马斯克“年末将实现全自动驾驶”的豪言壮志推波助澜,也有政策刺激、AI技术迭代、商业化场景加快落地等多重坚实基础支撑。
那么,车企们在智能驾驶“新牌桌”会如何角逐?行业发展多年后,目前有何“新玩法”,对于新能源车投资而言又有何影响?
数据来源:Wind,2023.1.1-2023.7.17。CS新能车指数代码为399976.CSI, CS智汽车指数代码为930721.CSI。
指数的历史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诺德基金:打好“先手牌”,车企角逐智驾新蓝海
虽然现在智能驾驶概念火热,但在前几年,传统车企对这一新兴技术的兴趣或许并不太高。但随着电动化、智能化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搭载高阶辅助驾驶,已经逐步成为新车型“标配”。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量达700万辆,新能源汽车辅助自动驾驶系统搭载比例达48%。
从市场上各大车企的代表车型来看,各路玩家都在努力打好智能驾驶的“先手牌”。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民营企业、国有车企的代表车型在软硬件上都是“疯狂堆料”。
表:主要车企智能驾驶能力对比,数据来源:各车企官网、华西证券
诺德基金从一级市场融资热度来看,资本市场对电动化汽车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智能电动汽车领域98起融资事件中,有69起与智能驾驶相关。而在去年同期,整个智能驾驶电动汽车赛道披露的融资不过70+起,其中智能驾驶相关的融资事件不到60起。
行业“新玩法”:智驾3.0时代从硬件驱动到数据驱动
当前,车企们角逐的智能驾驶技术领域,已经发展到了哪个阶段了呢?
1.按自动驾驶技术分类来看
按照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分类标准(如下图所示),智能驾驶技术从低到高分为L0-L5六个等级:L0-L2为驾驶辅助,L3-L5为自动驾驶。简单来说,L1一般是可以解放手或者脚;L2可以同时解放双手和双脚;L3可以进一步解放眼;L4及以上还可以解放大脑。目前行业主流玩家尚处在L2向L3+过渡的阶段。应用场景上,国内车企多数已经实现了高速智能驾驶,城市智能驾驶正在陆续落地。
表: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分级与特征,资料来源: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等公开资料整理
2.从关键技术发展来看
智能驾驶汽车,作为集感知、规划与控制功能于一体的自主交通工具---即不需要人类操作即能感知其环境并对实现自主驾驶的电动载具。因此,要想实现智能化驾驶,需要感知、决策、执行三大核心系统的协同,具体到汽车软件为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和大算力。
(1)高精地图:专门应用于智能驾驶的地图,相比普通导航地图而言具备“三高”属性:高精度、高动态、多维度。高精地图不仅包含了路面上各种静态信息(交通标识、红绿灯等),也能实时提供车辆周边的动态信息,比如周边行人和车辆、天气、交通事故等等。
(2)激光雷达:车载激光雷达利用光线反射探测物体信息,相比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等传统传感器而言精度更高,能大幅提升汽车感知周边环境的能力。并且其主动探测的方式受天气影响更小,可以全天24h应用。
(3)大算力:随着汽车搭载的传感器越来越多,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汽车搭载的智能驾驶芯片算力近年来得到长足进步,一开始的算力只有10几TOPS,而目前特斯拉的FSD芯片算力达144 TOPS,部分车企的智驾芯片算力高达1000 TOPS以上。
3.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
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算力系统出现了蓬勃发展。汽车行业从硬件驱动的1.0时代到软件驱动的2.0时代,行业正在进入以数据驱动的智能驾驶3.0时代。那么,在智能驾驶3.0时代,行业有何新玩法?
不同于此前的小模型、少数据,3.0时代意味着大模型和大数据。诺德基金发现除了在感知上应用多模态传感器(包含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高精定位芯片等)联合输出结果外,系统在认知上也不单纯是数据收集后根据每一个场景人工“打标签”,而是通过系统化思维,形成可解释的场景化驾驶常识,以应对更复杂多元的驾驶场景。
图:智能驾驶3.0时代,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诺德基金:开启新视界,智能驾驶投资价值几何?
站在当前时点来看,新能车行业在经历年初的“以价换量”后,行业景气度有所改善。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78.8万辆和374.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42.4%和44.1%,供需情况有所好转。
但从新能源车行业的估值来看,CS新能车的PE(TTM)为19.51倍,处在上市以来5.86%的分位点,投资性价比凸显。
图: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PE(TTM),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3.7.18
总而言之,诺德基金认为汽车行业的电动智能变革方兴未艾,借助AI技术的进一步突破,并叠加各地智能驾驶相关政策逐步落地,智能驾驶行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今年作为高阶智能驾驶落地的元年,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化认知进一步加深、行业渗透率日益提高,智能驾驶行业有望长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