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螃蟹养殖技术, 1、扣蟹养殖
为了提高幼蟹的成活率,增加经济效益,中华绒螯蟹首先要养殖中华绒螯蟹。为了实现商品蟹,大多采用塑料大棚暂养技术。选择水质好,水量充足的池塘,面积不要太大,水深不要超过1.2米,池塘形状要东西向,向阳。
(1)放苗。蟹苗放流前15 ~ 20天,每亩要撒75公斤生石灰消毒。药性消失后,通过80目过滤器注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生植物(必须严格消毒),设置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以浅一些。
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及水生植物的生长。
(2)饲养。每天喂2 ~ 3次饵料,如豆浆、鱼、虾酱等。并多在周围浅水区投喂,并按体重的4%投喂,并时刻注意天气、水质制裁、个体生长、争夺饵料的生物数量。随着幼蟹的生长,还应添加浮萍等优质水生植物。
(3)水质。日常管理中注意水质调节,把握水质,勤换少换,不至于造成水温水位的剧烈变化。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螃蟹就可以被扣留了。
2.成蟹养殖
成蟹喜欢水质干净、透明度大、水生植物丰富、饵料丰富的水环境。河蟹的生长最为适宜,多在池塘、湖泊、河流、稻田中养殖。
(1)池塘条件
该肉丸蟹水源丰富,取水排水方便,水质好,无污染。选择粘土、沙土或亚沙土,透气性好,有利于水生植物、底栖昆虫、蜗牛、水蠕虫等的生长繁殖。老塘要彻底清淤,最浅处10cm。可在池塘内修建几个略高于水面的土堆,即蟹岛。
岛上可以移植水生植物,池塘不要太陡,坡比一般在1:1.5以下。否则河蟹容易挖洞,不利于晚上爬出水面。也可以建造人工洞穴。
(2)移植水生植物
中华绒螯蟹的自然产量主要取决于水域中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饵料生物)的数量。在养殖过程中,种好水生植物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除了给螃蟹喂维生素,老百姓常说“螃蟹的大小取决于水生植物。”
(3)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多采用塑料薄膜,也有用水泥板,视自身情况而定。
(4)池塘清洗和消毒
三疣梭子蟹一般在放苗前半个月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用量为每亩75公斤。一方面可以杀灭有害生物,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池底,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中华绒螯蟹蜕皮生长。接水后及时施肥,培养藻类和基础饵料,
透明度一般要保持在40 ~ 50 cm。如发现蝌蚪或蛙卵,应及时清除,避免争夺食物,伤害幼蟹。
(5)放苗
长江水系出产的蟹苗是最好的选种,要求规格整齐,步骤完整,体格健壮,爬行积极,无伤病。
放苗:放苗时注意温差。从外地买来的鱼苗要在水中浸泡2 ~ 3分钟,取出后放入10分钟,如此反复2 ~ 3次。幼蟹逐渐吸收足够水分,适应水温后,再放入池中,可以提高成活率。
拓展小知识:淡水蟹品种
1.大闸蟹
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北方称为河蟹,长江流域称为大闸蟹。它存在于中国北部从河南到珠江的河流、湖泊和溪流中。长江水系的大闸蟹分布广,产量高,是我国南方养殖的代表品种,其中以阳澄湖大闸蟹闻名。
阳澄湖产的大闸蟹,特点是背绿、肚白、爪金、毛黄。它们是非常著名的淡水蟹种,被誉为“蟹中之王”。现在国内很多地方都是用水稻和蟹种一起养殖,形成了蟹稻的一些品牌产品。
2.青蟹
青蟹又叫锯边青蟹,壳很硬,呈椭圆形,看起来有点扁,胸部很结实,爪子很硬,类似蝎子,所以有人叫它蝎子。青蟹喜欢栖息在潮间带、红树林和沼泽的泥滩上。
我国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浙江、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地区,尤其是江浙地区。最著名的青蟹是浙江三门县的特产三门青蟹,是中国国家地理的标志性产品。
3.隆背哲蟹
石蟹又名蟹、蟹,是淡水蟹的一种,主要栖息在山涧的岩石下,或溪流两岸的草丛、淤泥中,也有在江河、湖泊、沟渠沿岸的洞穴中打洞的,分布在除新疆、青海、内蒙古、东北以外的其他省份。
螃蟹种类繁多,其中最著名的有华溪蟹、祖茂华溪蟹、锯缘华溪蟹、海南华溪蟹、紫华溪蟹和四川华溪蟹。石蟹的蟹肉鲜味十足,蟹膏涌动,口感上乘。
4.水蟹
水蟹的出现,其实是青蟹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刚蜕壳的蟹处于柔软状态,称为“软壳蟹”。这时候因为软壳蟹躺在水底,会吸收大量的水分,导致螃蟹放松。3-4天后,新壳会完全变硬。
这种外壳由软变硬,使青蟹体内含水量增加,重量倍增,故名水蟹。水蟹生长在咸淡水中,它的汁液有一点咸味,所以吃起来很新鲜。
5、大闸蟹
中华绒螯蟹,又名河蟹、中华绒螯蟹、中华绒螯蟹,是我国最丰富的淡水蟹类。大闸蟹因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而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中华绒螯蟹已成为各地的主要养殖品种。
大闸蟹养殖业从追求产量的“大闸蟹养殖”向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大闸蟹养殖”和“生态蟹养殖”转变。
6.稻谷蟹
稻谷蟹其实就是河蟹和大闸蟹。现在很多地区稻田里都养殖河蟹,故名稻蟹。稻田蟹主要以水生植物、腐殖质、蜗牛、蚌类、蠕虫、昆虫、小鱼小虾为食。
淡水螃蟹养殖技术,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淡水螃蟹养殖技术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