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分享 >正文

媒体:百姓钱不是为了“救市”的(媒体:百姓钱不是为了“救市”的)

三分之一的积蓄用来买房,媒体:百姓钱不是为了“救市”的,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三分之一的积蓄用来买房,媒体:百姓钱不是为了“救市”的

媒体:百姓钱不是为了“救市”的

专家建议人们花三分之一的积蓄买房,这一建议最近在网上疯传。

1月8日,中国房地产集团原董事长、知名学者、企业家晓苏在第三届南方财富峰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到2022年,中国人的储蓄将增加15万亿元。如果把储蓄的三分之一用于恢复购房、装修等消费,中国经济就会复苏。”

报道引发热议后,孟小苏回应:“前几天在南方财富峰会上,我讲了“5万亿元买房”的几句话,被网友广泛转发,有人赞同有人质疑。”我想我需要补充几句话。2022年住宅销售额从2021年的18.2万亿元暴跌至13.4万亿元,减少近5万亿元。这就好比拔掉插头,国家经济发展怎能不受到严重影响呢?当我说“5万亿元买房”时,我指的是5万亿元的住房销售损失。

从回复来看,孟小苏提出的鼓励购房的建议,并不是针对所有家庭,而是针对有经济能力的家庭,而且这种住房不是刚需,而是“改善性住房”。

在房地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发表这样的言论是可以理解的。首先,我们不应该称之为“专家建议”。从头衔上看,孟小苏虽然有学者的头衔,但他也是一家房企的前董事长,一般被称为“专家”,再把他的言辞贴上“专家建议”的标签可能就不合适了。当“专家”越来越泛化,所谓“专家建议”往往脱离实际时,公众难免会产生“劝专家不劝”的情绪。

回到提案本身,鼓励改善住房以提振经济,实际上是提振住房市场,这一措辞仍符合房地产行业的利益。在房住不炒的政策背景下,房地产市场要促进合理消费,特别是在“不为炒”的前提下,“为住”的制度安排和保障也不容忽视。市场的提振不能孤立地对待某个行业,更不能盲目强调“救市”“市场”意味着回归到短期考虑。所以,所谓的“专家建议”其实就是“企业诉求”,每个行业都会有自己的诉求。然而,公共政策应该以人为本。做大市场,要有信心、稳中求进,从长远考虑每一个市场主体和每一个普通民众的利益。

三分之一的积蓄用来买房,媒体:百姓钱不是为了“救市”的

根据央行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居民存款增加17.84万亿元。无论是所谓的“15万亿”,还是权威统计的“17万亿”,增量存款的具体价值都不能反映大多数人的实际储蓄情况,也不能代表普通人的经济实力。从行业角度来看,房地产行业近年来的不景气是众所周知的,但政策首先考虑的是公众利益,不可能为任何行业背书。

在防疫政策优化调整、社会运行逐步恢复正常的背景下,如何提振市场信心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各种意见和建议纷至沓来,有专家的,有企业的;有公益的,有行业利益的;有中肯的,有自私的。无论是提振市场信心,还是“救市”,事关每一个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论是刺激消费还是扩大内需,恢复经济活力、促进经济增长的本质是实现共同富裕。

当我们回到人民的钱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所有的钱袋都是用来过好日子的,而不是用来“救市”的。没有人会为了“拯救市场”而考虑如何花钱。消费是为了改善生活。如何花钱、在哪里花钱都是考虑到你住在家里。但客观上,人们的钱花在哪里,就流向了市场,增加了需求,本质上推动了市场。搞活市场,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在所有关于提振市场的讨论中,无论是出于公众利益还是行业利益,重要的是要记住,信心首先是相互的。孤立地看,任何行业都希望老百姓的钱流向自己的行业,因此市场信任心是首先从自己的产业中崛起的。但一个没有互惠互利的市场最终将失去信心。许多“拯救”的言论,也需要回到普通人的立场,所有消费者首先在烟花般的日常生活中,消费者的期待需要信心,需要引导,而消费者首先不是工具。

以上就是媒体:百姓钱不是为了“救市”的内容。提振市场的关键还是要提振消费者信心。当人们对未来有了稳定的预期,自然就会愿意花钱,有信心花钱,市场就会越来越强。内需旺了,消费起来了,人民生活好了,市场就会好起来。

相关文章:
  • 怀孕初期症状有哪些(怀孕初期症状有哪些会腰疼吗)
  • 7人滞留武汉47天房费近2万(民政部:滞留武汉人员可领补助金)
  • 榴莲怎么选才是最好的(水果店进货榴莲怎么选才是最好的)
  • n95口罩(n95口罩哪个品牌好)
  •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哪个更安全(退热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哪个更安全)
  • 支付宝客服电话是多少(支付宝客服电话是多少 支付宝客服怎么找)
  • 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太子参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 蜂蜜水的正确喝法及最佳时间(蜂王浆的正确喝法及最佳时间)
  • 九不准防疫政策(九不准是哪九不准)
  • 空气炸锅怎么做薯条(空气炸锅怎么做薯条和麦当劳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