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水土不服 七成外资私募规模不足5亿)
外资私募近两年快速发展,目前已成立38家,但发展态势分化明显。虽有桥水、Two Sigma等在渠道追捧下规模快速突破,但更多的外资私募规模仍停留在起步阶段。
越来越多外资私募意识到,投资机构的目标是替客户赚钱,而打造本地“投研能力和运营能力”才是长久之道。
七成外资规模增长难突破
今年6月,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2023)“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新趋势”主题大会上表示,我国外资独资私募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共有38家。
外资私募进入中国市场后,发展状况并不均衡。其中,2018年6月获批的桥水(中国)投资管理规模已突破100亿元,Two Sigma旗下的腾胜投资、德劭投资、元胜投资等几家机构规模在50~100亿元之间;瑞银资产、润晖投资的规模在20~50亿元之间。而且,外资私募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多元化布局,涵盖股票多头、债券、CTA、宏观对冲等多种策略。
招商证券金融产品研究首席、金融产品部执行董事贾戎莉认为,外资私募在投资模式、策略逻辑、系统架构等方面都与本土私募有所不同。投资者对于产品的认可度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投资目标、运行质量、差异化和稀缺性。部分具备全球宏观视野的外资机构,在全球视角和系统化投资方面可为境内投资者提供特色产品,比如在宏观对冲方面,以桥水为代表的全天候策略能够较好地完成既定投资目标,在近年来权益、商品等风险资产大幅波动的背景下,仍然能发挥其策略优势,为投资者提供了相对稳健的投资回报。在量化CTA策略方面,腾胜、元胜等外资机构的策略丰富度、稳定性等相对优势体现得也比较明显。
然而,记者也发现,到目前仍有近七成外资私募的管理规模仍停留在低于5亿元的初级阶段,有的外资私募注册几年仅备案了一只产品。
“除了桥水、Two Sigma、元胜等几家发展起来了,大部分外资私募发展都比较难,比如多家主观策略的外资私募都是在市场高位时发行的产品,到现在净值还在水位线以下。他们在海外投资的逻辑,在中国市场很难行得通,在渠道也很难得到客户的认可。”某小型外资私募渠道总监说。
某大型券商渠道人士称,资管机构要发展,首先要有较好的业绩,还要有足够的市场能力,目前来看,外资私募在这两方面都做得一般。
贾戎莉表示,外资私募在国内市场的发展情况主要取决于其投资策略的稀缺性与竞争力。但是在传统股票、债券投资领域,由于外资在国内市场的业绩尚短,目前尚未显示出特别优势。从投资理念来看,外资机构普遍重视基于企业基本面的价值投资、成长投资、长期投资,投资逻辑较稳定,投资风格较成熟。而本土私募管理人长期深耕市场,无论主观投资还是量化策略都拥有更长期的投资业绩和更广泛的知名度,投资能力日臻成熟,已成为机构和高净值客群的配置重点。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外资私募渠道建设目前还面临较大挑战。一方面是进军新市场之初机构品牌和产品难获投资者认可。另一方面是外资机构内部形成稳定的可持续的中国战略也需要时间。
提升业绩、实现投资策略本土化
加强渠道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外资私募在中国市场如何破局?
在多家外资看来,发展渠道、做好业绩是外资做大业务比较有效也比较妥当的做法。渠道的目标是替客户赚钱,代销产品要能够帮客户赚到钱,渠道才愿意继续合作。
不少外资私募还谈到了要和客户双向选择。客户选择合适的外资产品,管理人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客户。
有私募渠道人士指出,这种双向选择实施起来并不容易。首先,它需要管理人敢于舍弃短期冲规模的想法;其次,需要管理人和渠道配合。但这两项做到哪一项都不容易。比如管理人和渠道配合方面,双方要经过充分沟通、建立信任关系。而目前外资在境内的机构人手普遍不足,用于维系渠道的员工比较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要和渠道建立信任难度非常大。
Two Sigma亚太CEO林国沣近期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相较于起步时期,目前Two Sigma已经与外资产品销售服务能力较强的渠道建立了服务关系。对于外资私募来说,学习如何服务客户也是其适应市场的一门功课。在 林国沣认为,无论是投资研究还是渠道建设,保持谦卑,向市场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经过了市场洗礼,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意识到,尽管中国市场是全球为数不多的Alpha盛地,但要想“赢在中国”并不容易。比如,有外资机构想在中国设立一个“销售平台”,将海外的策略复制过来大概率是无法奏效的。在本地打造“投资研究能力和运营能力”可能才是长久之道。
贾戎莉表示,随着私募行业的发展,国内的投资者与金融机构日益成熟,投资愈发理性。除名气和规模之外,是否拥有真正的主动管理能力、能否顺利实现海外策略在中国的本土化应用,以及能够对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有效应对,才是外资机构在华影响力的核心与实质,亦是投资者选择外资私募产品的主要考量要素。
“无论外资私募还是本土管理人,在国内市场的发展前景归根结底取决于其能为投资者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与服务,是否具备优秀的产品策略的竞争力。我们期待外资机构在中国市场能够发挥其全球视野、系统化投资等特有优势,与本土管理人形成一定的优势互补,共同为投资者提供更优质、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贾戎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