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将讲解购买服务器时最让买家困惑的10个概念,希望能为买家今后的购买活动提供参考。
1. Enterprise (enterprise):
指任何大、中、小公司(或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一般来说,我们使用‘企业’的频率更高,主要是因为它的含义比商业机构或公司更广泛。
2. Bottom price (base price):
起拍价(从“…”开始))基本远低于最终拥有服务器的成本。例如,IBM的xSeries 365有一个4路机架优化的Xeon服务器,基价为15,999美元。两个处理器是标准配置。
升级到四级需要增加11498美元;不包括操作系统,windows 2003企业版还要3209美元;标准内存为2 GB,升级到32 GB需要再花28788美元。六个热插拔硬盘,
加上最便宜的键盘和显示器,最终售价为65930.95美元,约为底价的4倍。当然,企业也可以选择更便宜的linux操作系统,或者选择更便宜的选项,但无论如何,
对于起价为10,000美元的服务器,最常见的是添加大约10,000美元的选项。
3. Entry level (entry level):
最简单的配置——在某种意义上,它几乎不能被称为服务器。例如,戴尔将其PowerEdge 400 SC描述为具有巨大价值的入门级服务器。
“面向小公司的增值服务器”起价349美元,是那些关心成本并首次购买服务器以满足简单IT需求的用户的理想选择。换句话说,这个服务器不需要增加任何费用,其实是因为它没有什么值得增加的。
这个产品被描述为‘易安装、易运行、易维修’——能在上面运行的业务并不多,当然也不可能出现太多问题。(可以作为10人以下用户的文件/打印服务器,但这是普通PC才能具备的能力。)
4. Key business (mission)
大多数运行任务关键的企业担心的不是硬件损坏带来的财务损失,而是一项业务的非正常停止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安全甚至客户带来的难以估量的经济和声誉损失。
从高端的银行证券、医院、钢铁制造、交通控制中心、国防警察,到低端的大型超市和常规交通,到处都迫切需要高可用性系统(HA系统)。
IT厂商(如IBM、HP等。)都有结合自身硬件环境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给需要HA系统的客户。
这些方案大多基于RISC Unix系统和高端存储平台。无论是这些方案中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还是后期的维护费用,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基于英特尔的服务器(IA32)由于其低性能、低可扩展性和低可靠性,尚未被需要运行关键业务的企业所考虑和接受。然而,随着英特尔近年来在IA平台的大力扩张,
随着IBM、HP、DELL等公司的大规模跟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和接受基于IA平台的廉价PC服务器来替代原来昂贵的RISC服务器。
原有的HA方案供应商们也相继在PC服务器平台上展开HA产品和方案的激烈角逐。
5.数据中心(Data Center)
服务器机房的最新名称,虽然名称变来变去,实质的内容并无多大差别.
6.向外扩展(Scale-Out)
目前服务器的体系结构分为两大阵营,一边是代表集中式计算的以主机或机箱式为主的Scale up阵营,另一边则是代表分布式计算的Scale out阵营。
Scale up式服务器是靠增加处理器来提升运算能力,而Scale out式则是通过增加独立服务器来增加运算能力,不^,这两种服务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向外扩充也就是指企业可以根据需求增加不同的服务器应用,依靠多部主机协同运算,借负载平衡及容错等功能来提高运算能力及可靠度。
7.向上扩展(Scale-Up)
相对于向外扩充,向上扩充(Scale up)则指企业后端大型服务器增加处理器等运算资源。在以前,当计算机跟不上应用对性能的要求时,人们将会增加服务器运算资源进行升级,这就是scale-up。
分布式计算将不会代替集中式计算——反过来也是如此。基于当前的服务器市场的预测,Gartner估计在“向外扩展”(scale-out)与“向上扩展”(scale-up)这两种体系结构的平衡中,
将没有明显的偏移。2003年,IA-32服务器将占所有服务器销售总量的92%;到2007年,仍将保持在大约92%左右。在2003年所销售的IA-32服务器中,85%是低端(不到5000美元)配置,
是用于分布式计算的典型的单路和双路配置。这个百分比也将会持续到2007年。从财政收入方面考虑,IA-32服务器占所有服务器收入的40%;到2007年,这个数字将有小幅增长,达到44%。2003年,
在IA-32服务器中,62%的收入来自低端配置,而这个百分比将在2007年增长到63%。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在集中式计算与分布式计算之间的清晰的界线已经变得模糊。如今,各个提供商不仅提供用于分布式计算的Unix和Windows平台,还提供用于集中式计算的Unix和Windows平台。
甚至传统的集中式计算大型机也正具有分布式计算的性质——如在IBM zSeries服务器上使用Linux和z/VM的虚拟性能,就是其中的证明。
8.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
网格计算是构筑在Internet上的一组新兴技术。网格计算系统一般由网格硬件、网格操作系统、网格界面、网格应用4层基本结构组成,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开放性标准。
网格计算一直是这几年的热点,这种将网络上的计算资源随时随地应用起来的设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网格计算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专门针对复杂科学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这种计算模式是利用互联网把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电脑组织成一个“虚拟的超级计算机”,
其中每一台参与计算的计算机就是一个“节点”,而整个计算是由成千上万个“节点”组成的“一张网格”,所以这种计算方式叫网格计算。这样组织起来的“虚拟的超级计算机”有两个优势,
一个是数据处理能力超强;另一个是能充分利用网上的闲置处理能力。简单地讲,网格是把整个网络整合成一台巨大的超级计算机,实现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专家资源的全面共享。
虽然目前网格计算还是主要应用于学术与科研界,但越来越多的大型IT机构希望能利用网格计算来完成自身的一些项目。而网格计算应用的开发商们也看准了这个潜在的市场,
纷纷加紧推出通过类似公用事业的模式提供网格计算的服务。天通网络市场部经理赵旭明认为,如果商家能在第一时间利用Compaq、IBM以及其它一些开发商推出网格计算产品,
再利用目前国内科技研发基地在华南的大规模投入优势,相信华南市场会很快接受互联网的此次大变革。相对于运营商及供应商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商机。究其如何利用网格计算进行收费,赵旭明表示,
提供商会以一种类似于电信或电力公司向消费者收取通讯费和电费的方式,按照使用或需要计算的资源来收取网格计算的费用。从网格计算的发展前景来看,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不言而喻。
9.公用运算(Utility Computing)
公用运算主要提倡一种理想的企业信息架构,让IT服务模仿公用服务的方式进行,就如同供应水、电、气一样。
在公用运算的架构下,运算服务就像水电一样随时供应,同时可根据不同行业或不同部门的不同需求,随时按照需求提供服务(On demand services),包括自动提供可计算、度量的IT资源,
包括服务器、存储容量、商业应用程序及网络资源等。使用者可通过炔客络或公共网络登录计算机取得运算资源。计费方式以使用量计算,如CPU的使用秒数、分或是小时。
在理想的状态下,公用运算所提供的服务,会让突发意外逐渐减少;而透过自动预估需求,以及预先建立服务器可侦测不正常设备的能力,随后提出预警,同样可让企业提高对于软硬件的使用效率。
著名的市场调研机构IDC公司的分析师指出,随着高科技产品提供商简化系统管理,今后几年内公用运算(utility computing)的应用也将会急剧成长。作为席卷整个业界的概念,
公用运算吸引了所有主要高科技提供商的参与,其中各家厂商的名称也有所不同。比如,
随选即用(on-demand)运算、适应性运算(adaptive computing)和有机运算(organic computing)等等。这些厂商目前正在寻求解决客户抱怨的途径,
即安装、运行或改变计算设备过于复杂了。
IBM、Sun、惠普正在努力攻关,提高它们的计算产品的自动化程度,使服务器、存储系统和网络设备的“合集”能够根据负载的变化或系统是否崩溃的情况,自动地进行自我再配置。
EMC、CA、微软等公司正在开发相关软件,即使是英特尔公司也没有袖手旁观,正在开发一种名为Vanderpool的技术,使一个处理器能够更方便地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10.总拥有成本(TCO):
TCO指拥有一台服务器的真实费用,包括它的管理,电源,配件,修理和时间花费等。理论上,进行服务器购买的时候,TCO是一项真正值得考虑的概念。
实际上,甚至那些明显最昂贵的厂商也宣称它的产品能够通过某种方案减少T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