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知识 >正文

基金封闭期,基金经理却离职了!业内呼吁…

(原标题:基金封闭期,基金经理却离职了!业内呼吁…)

所管基金还在封闭期内,基金经理却离职了!

日前,一位华南公募旗下基金经理宣布卸任所有基金产品,其中有只两年定开产品尚未迎来第一个开放期。关于基金经理在产品封闭期离任的话题,再度引发关注。

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投资者认购封闭型基金大多出于对基金经理个人的信任,才愿意牺牲流动性换去收益。基金经理尤其身居要职的核心人员中途离任,对持有人信心有所打击,也影响基金管理人品牌形象。

业内呼吁,处于持有期和封闭期的产品,最好对基金经理因个人原因离职采取一些限制或制约。或在基金经理离职时,应该暂时打开赎回,给持有人一个自由选择机会。

基金经理封闭期离职引热议

伴随着近年来持有期产品密集发现,定期开放式及持有期基金的基金经理在产品封闭期即离职的案例,可谓时有发生。

本周一家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旗下一位新生代基金经理,因个人原因,已于6月初卸任掉在管基金,目前已从公司离职。

记者注意到,这位基金经理曾被定位为“成长股猎手”,主攻科技、医药、消费服务、高端制造等成长类行业投资。在离职前,他一共管理了4只基金,均为科创、成长类方向的主题产品。其中有一只成立于2021年的两年定开混合基金,目前尚处于第一个封闭期,任职回报为-25.56%。截至去年末,该基金持有人户数54273户,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近98%。

无独有偶,本月初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卸任所有在管产品,其中有一只是成立于2022年初的三年持有期混合基金。这意味着,该持有期基金目前也在封闭期。截至该基金经理离任时,这只三年持有期基金自成立以来亏损10.73%。

另外,沪上一位知名基金经理去年1月份离任时,旗下一只成立于2021年8月的一年持有期基金才运作5个月时间。从成立以来回报看,该基金经理任职期间也没能为持有期基金的持有人赚到钱。

“封闭期还没过一半,基金经理就离职,真得让人感觉不佳。尤其是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募资结束后几个月就离职。”一位基民抱怨道。

另据了解,曾经有位基金经理发了一只长达5年期的封闭基金,但自己只管理一年多时间便宣布离职。

从过往案例来看,这些在基金封闭期中途离任的基金经理多为具有高知名度和强号召力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不少在公司担任较高职位,如总经理助理、部门总经理等。

“正是由于基金经理比较有名,渠道和投资者都很信任他们,公司才会为他们发行持有期和定期开放式的权益基金。”一位基金人士说道,“事实上,多数封闭基金的基金经理都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不然这种产品很难卖。”

或对行业声誉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部分持有期或定开产品的基金经理在所管基金封闭期即离职的现象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其会对基金产品本身运行和基金管理人口碑造成负面影响。

“这种行为损害了有关基金及基金管理人的声誉,损害了投资者对有关基金及基金管理人的信赖和信心。”华南一位公募品牌人士说道。

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王祎也直言,尚在封闭期的产品基金经理离职,对于投资人来说是不利的。在投资者选择买入持有期或定开产品时,基金经理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一旦基金经理离任,投资者想要赎回但处于封闭期无法赎回,或未按照原定持有期持有期满,都对投资者来说是不利的情况。

“基金本身随着基金经理的离任和更新,基金运作也会发生改变,处理不当的话对公司品牌来说是一种伤害。”王祎进一步说道。

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认为,更换工作属于正常现象,但特殊核心岗位发生频繁变动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基金经理频繁离职除了自身原因外,还有公司管理制度的不合理等原因。他同时强调,不少投资者选择有封闭期的低流动性产品,基本都是看好基金经理之前业绩或有公司知名度背书;基金经理封闭期内离职,会使投资者失去信心,极大影响产品本身运行以及公司口碑。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池云飞则认为,封闭期基金经理离任是否会影响到运作或品牌形象,主要由该基金的运作及策略特征决定。如果,一只基金采用标准化的策略,或基于团队运作,例如指数基金,那么,基金经理的离职不会对基金运作或公司品牌造成影响。

“但是如果基金带有很强的基金经理特征,并主要是凭借基金经理的号召力募集的,基金经理中途离任很可能会造成基金后续的策略执行或业绩不及投资者预期或不符合投资者最初投资目标,最终可能导致基金公司的品牌形象受到影响。”他进一步表示。

在另外一些受访人士看来,基金经理离任属于行业内人才正常流动,应该客观看待。持有期或定期开放式产品的基金经理在封闭期离任对基金本身和基金公司的影响程度,因不同的公司情况而异。

“基基金经理离任是公募基金行业一直普遍存在的现象,持有期基金或者定期开放式基金也是开放式基金的一种,与普通开放式基金相比,它们只是在运作方式上面有些不同,在管理团队和策略层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基金经理离任可能和国内部分基金公司考核以及激励有关系,也和基金经理个人原因有关。”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代景霞分析说道。

代景霞表示,就基金本身运作而言,在国内,基金业绩主要由基金的投资策略和基金经理的投资管理能力主导,所以基金经理离任,对于基金本身可能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很有可能会造成基金投资风格以及风险收益特征发生变化,特别对于持有期基金或者定期开放式基金而言,由于赎回受限,投资者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调仓,只能被动接受基金经理离任给基金带来的影响。

对基金公司而言,在代景霞看来,基金经理离任,特别是一些投资能力相对较强的基金经理离任,是人才的流失,可能会造成旗下基金投资风格出现漂移、基金业绩难以持续,给投资者带来不好的投资体验,导致基金规模流失,也可能对基金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甚至品牌影响力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基金经理离任对基金本身和基金公司的影响程度会因为基金公司的投研人员储备和投研实力不同而呈现差异,对于投研人员储备相对充足、投资实力相对较强的基金公司而言,一旦发生基金经理离任,基金公司可以委派投资理念和风格相近、投资能力同样出色的基金经理来接任,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基金投资风格和基金业绩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在这种情况下,基金经理离任对基金本身以及基金公司而言影响都是相对较小的。

业内呼吁封闭期基金经理离任“设限”

为减少对投资者利益和管理人声誉的损害,业内呼吁,处于持有期和封闭期的基金,最好对基金经理因个人原因离职采取一些“限制”;或者在基金经理离职时,暂时打开基金赎回;或者对这类产品发行之前要跟基金经理沟通,确保基金经理的稳定。

王祎直言,对于仍处于封闭期产品来说,应对基金经理离任有所限制。此外,确定基金经理离任,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可以考虑允许客户赎回。

针对身居要职的核心人员,孙恩祥表示,“基金公司应加大限制关键岗位人员离任的力度。针对封闭式基金产品,应当严格限制基金经理离任,原则上产品在封闭期内不得离任。如因不可抗力因素离任,也应做好勤勉尽责义务,提前开放产品赎回并告知投资者基金经理离任和接管事宜,以免造成投资者损失。”

一位华南公募合规人士建议称,在基金经理离职时,应该暂时打开赎回,最少也应该保持一个月时间。基于对基金经理的信任,投资者才愿意牺牲长时间的资金流动性。基金经理离任后,应当给投资者选择的权利。

对于离职前的信息披露,上述合规人员建议,“基金经理离职前,最好提前一个月发出通知,便于投资者提前做好调仓准备和申赎安排。而不是基金经理都卸任一个多月了,基金公司才发公告。”此外,他还表示基金公司要针对接任的新基金经理加大宣传力度,让投资者对其有充分认识。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经理并非公司附属物,在职业选择上他们具有充分的自决权。因此基金公司也应该优化选拔和激励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基金经理的离任。

池云飞建议,基金公司可以根据基金本身的特征,对基金经理的任职规划做一些优化。对于,一些运作上、投资策略上具有明显个人特色、发行严重依赖个人号召力的基金,应避免发行封闭期过长的产品。此外,还需要基金公司在激励机制、产品设计、投研支持和持营宣传等多方面做更高的整合和优化,避免激励机制不到位、持营支持不足等导致基金经理中途离职。

“基金公司在选人的时间,需要更勤勉尽责一点,把基金经理的稳定性作为很重要的一个考量,至少避免基金募完就离职这种事出现。”一位第三方基金评价人士说道,“除封闭期离职外,还有少数基金建仓期离任的案例,也很伤害基民。”

代景霞则从基金经理考核和激励的角度分析称,从基金公司角度来讲,基金经理离职是一个市场化行为,但基金经理稳定任职确实可以让投资者增强持基信心,对产品的策略以及业绩表现保持稳定的预期。产品设立之初,基金公司不仅需要寻找合适的基金经理以及建立合理的中长期考核激励机制,可以让基金经理按照招募说明书执行投资策略,并坚持自己擅长的领域,避免业绩考核短期化,而使基金经理的操作变形,导致业绩不达预期甚至出现离职的情况。

“但与此同时,基金公司也应该建立充足的基金管理团队后备军,如果基金经理发生离任,我们仍然可以找到投资风格与策略相似的基金经理,一定程度上保证业绩的稳定性。”她建议。

其次从投资者的角度,代景霞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认为,封闭式基金、持有期基金或者定期开放式基金因为有锁定期的限制,一旦出现基金经理离任,投资者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调仓。

所以她建议,“投资者在购买这一类有锁定期的基金之前,需要充分考虑这个流动性风险,不仅包括赎回时间的限制,还包括在不可赎回期间,如果基金经理离任也无法在第一时间调仓的风险。”

市场震荡

基金经理加速流动

伴随着市场震荡,今年以来公募基金人事变动较为频繁,今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创出了自2016年以来新高。

Wind数据统计,截至7月15日,今年以来已有97家基金合计172位基金经理离任,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60人,出现明显增长。而在此之前的2016年至2021年同期,公募市场基金经理离任人数分别为81人、88人、94人、125人、149人和153人.

这也意味着,今年以来离任数量创近8年来同期最高。上一次高点出现在牛市的2015年,当年同期有202位基金经理离任,处于历史小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两三年基金经理离任人数持续高居不下,2021年和2022年全年离任的基金经理均超过300人,分别为321人、323人。

谈及今年以来基金经理离任增多,格上财富金樟投资研究员王祎认为,今年市场波动加大,赚钱效应差,公募基金发行和净申购也相对冷清,所以基金经理流动加速。

“这两年权益类基金的业绩普遍亏损严重也是导致基金经理离职的重要原因,换个东家重头再来也未尝不可。基金行业的龙头效应很显著,中小公募基金公司是基金经理流失的重灾区,如果跳槽去更大的公募平台也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和更高的薪酬待遇。”王祎表示。

排排网财富合伙人项目负责人孙恩祥也有类似观点,业绩独占鳌头的基金经理选择实力雄厚的新平台或者“公奔私”自主创业,业绩表现较差的基金经理也面临着考核淘汰机制。基金经理高速流动具有双面性:一方面,极端行情下,潮水退去进行优胜劣汰,让投研更“卷”,为客户创造收益无疑是正确发展的方针;另一方面,内控制度不完善会导致业绩好的留不住,短期业绩差的可能因为考核制度不合理而被迅速淘汰。

而针对目前市场震荡期的基金经理高速流动,不少人士也表示,虽然目前离职人数的绝对值大,还是因为基金经理群体变大了,整体占比还是正常的。“基金行业是以人为本的行业,人才是最核心资产,优秀人才流动也是正常的,给予行业带来更多活力。”

代景霞更是直言,基金经理离职是公募基金行业人才流动的正常现象,而且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往往出现在市场波动大的时点,如2014、2015年在牛市的驱动下,有不少基金经理选择跳槽,加入私募基金或者离开行业,导致公募行业整体基金经理离职率在2014、2015年达到相对较高水平。

“2022年以来,市场波动相对较大,而且市场整体回调较多,许多成长风格基金业绩回撤幅度较大,一方面,由于基金业绩表现欠佳无法完成考核,部分基金经理会被动离职;另一方面,较差的市场环境导致今年以来新发基金持续遇冷,当前银行、券商等渠道资源不可避免会向头部基金公司倾斜,而且随着国内公募基金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公募基金行业加速向头部基金公司集中,一定程度上可能也造成了部分基金经理从中小公募基金公司往头部基金公司流动。”代景霞表示。


审核:木鱼


相关文章:
  • 4月19日基金净值:华宝资源优选混合A最新净值3.407,跌0.47%
  • 5月4日基金净值:鹏华双债加利债券A最新净值1.6247,涨0.03%
  • 6月2日基金净值:嘉实物流产业股票A最新净值2.429,涨1.5%
  • 怎样才能买到赚钱的基金,关注哪些信息对自己最有用?
  • 6月20日基金净值:南方行业领先混合最新净值0.5677,涨0.48%
  • 4月11日基金净值:交银创新领航混合最新净值1.3343,跌0.53%_基金频道_证券之星
  • 4月4日基金净值:嘉实品质回报混合最新净值0.7811,跌0.38%_基金频道_证券之星
  • 华泰柏瑞创业板科技ETF净值上涨1.54% 请保持关注_基金频道_证券之星
  • 4月7日基金净值:鹏扬泓利债券A最新净值1.0125,涨0.27%_基金频道_证券之星
  • 5月15日基金净值:国泰智能装备股票A最新净值2.086,涨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