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香港财库局副局长陈浩濂:“一带一路”倡议成就了众多务实、共赢故事)
中国基金报吴娟娟
9月13日-9月14日,在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及香港贸易发展局合办的第八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接受中国基金报独家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香港提供了与沿线国家或地区共建、共享的机遇。它成就了众多“务实、共赢”的故事。展望下一个十年,陈浩濂说,不同范畴的融资服务、绿色金融、金融科技、人民币国际化是他最关注的“一带一路”倡议进展方向。
陈浩濂,来源:香港财库局提供。
陈浩濂,现任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陈浩濂由2017年8月16日起出任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副局长。此前,他曾担任多家跨国银行高管,曾为东方汇理银行环球市场部董事总经理,渣打银行金融市场部董事总经理等。陈浩濂持有美国密歇根大学经济学(荣誉)及心理学学士学位,是特许财务分析师(CFA)持证人。
陈浩濂接受采访。
中国基金报:香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中最令你感到骄傲的是哪一部分?
陈浩濂: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其连接资金和项目功能突出。“一带一路”倡议中,无论是基建融资还是贸易融资,香港都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绿色金融。目前,不少基础设施项目要达到一定的绿色标准才能获得国际投资者投资。香港过去几年绿色金融发展迅速,已是亚洲领先的绿色金融中心。
2022年,香港安排发行的绿色债务总额达805亿美元,较前一年增加逾40%,占亚洲总额的三分之一。横向上在亚洲领先,纵向上快速增长,绿色融资平台功能突出。此外,香港的ESG基金亦获得快速发展。到今年6月底,香港证监会认可的ESG基金达195只,数量较前一年同期增长44%,ESG基金总规模较去年同期也增加25%。
我们可以帮助“一带一路”相关项目、企业进行绿色融资。
中国基金报:三年前,人们认为绿色金融中心在欧洲,甚至在美国。如今,以香港为代表的亚洲市场发展越来越快。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陈浩濂:首先,政府大力推动。香港政府发行了众多绿色债券。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发行的绿色债券以港元、美元、欧元、人民币等定价,期限覆盖中短期和长期。政府发行绿色债券,不仅在理念上倡导绿色,而且一定程度上为市场定价提供了参照。
第二,作为亚洲领先的融资中心,债券发行方面,香港连续7年位居亚洲国际债券发行量榜首;股票融资方面,香港是全球名列前茅的IPO融资中心。这为绿色融资提供了良好基础。
第三,领先的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生态为绿色金融发展奠定基础。截至去年底,香港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总规模约4万亿美元,在亚洲处于领先地位。
最后,香港汇集了全球领先金融机构。其中不少在绿色金融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乏约十年前就开始进行绿色金融业务的机构。
中国基金报:数字化可带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什么机遇?
陈浩濂:数字化可降低金融服务业的成本,提升效率。此外,“数字化”催生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创新提供了框架。香港拥有领先的金融服务生态,可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数字化转型提供助力。
举例来说,2018年香港推出“转数快”。这是一项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香港的个人或者商业用户提供安全、有效和便捷的零售支付服务,支持港元和人民币的即时支付。
类似的,泰国拥有快速数字支付系统“PromptPay”。目前,香港金管局在与泰国央行共同研究,致力于将香港的“转数快”与泰国的“PromptPay”联系,以安全、有效和便捷地实现中国香港与泰国之间的跨境支付。这样一来,香港旅客到泰国或者泰国旅客到香港可更便捷地进行跨境支付。
再者,2022年10月国际清算银行(香港)创新中心、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阿联酋中央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宣布,在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以下简称“货币桥”)平台上首次成功完成了基于四个国家或地区央行数字货币的真实交易试点测试,来自四地的20家商业银行基于货币桥平台为其客户完成以跨境贸易为主的多场景支付结算业务。这是数字化助推跨境贸易的另一个例子。
中国基金报:“一带一路”倡议发布以来,不少沿线国家开始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如何看待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陈浩濂: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应从两方面来看:一方面,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的使用场景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不可一蹴而就。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香港可发挥重大作用。香港是全球的离岸人民币业务的枢纽。在香港汇集了约1万亿元离岸人民币资金池;香港处理了全球大概75%的离岸人民币的支付交易额。
香港可利用金融平台去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具体来看,一、提供更多的人民币金融产品让投资者选择,无论是人民币债券还是人民币股票、人民币保险产品、人民币基金产品,香港的人民币金融产品正不断丰富。
今年6月香港交易所推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交易。第一批24家公司参与-汇集占港股日均成交量約四成的24只股票。我们鼓励上市公司选择港币人民币双柜台交易。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方面,深圳市人民政府连续三年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绿色金融产品方面,香港今年发行了首批10年期的离岸人民币绿色债券。
二、互联互通机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助力。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ETF通等等可提供多种途径让境外的投资者投资境内的人民币资产。
未来香港将继续推出多元的离岸人民币产品,在两地监管的协力下丰富互联互通机制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目前,无论是境内投资者基于海外配置,还是全球投资者基于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兴趣,人民币国际化拥有巨大潜力。人民币国际化将为香港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基金报:“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对哪种类型的全球投资者具有吸引力?
陈浩濂: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一方面基于分散组合的考虑,“一带一路”项目或者国家的资产提供了很好的选项。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几乎囊括全球经济体量可观、高速增长的大多数经济体。无论是“东盟”还是“中东”都是目前全球增速靠前、经济活力突出、创新能力突出的地区。香港乐于帮助投资者把握来自这些地区或者国家的机会。
中国基金报:“东盟”是本次“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焦点之一。怎么看中国香港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潜力?
陈浩濂:本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设置了中东论坛和关于东盟的分组论坛。今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代表团赴中东和东盟部分国家出访。对于香港来说,中东和东盟非常重要。(记者注:据外交部官网,东盟包括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0国,总面积约44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62亿。)
其中,东盟与香港处于同一时区,这为金融和贸易往来提供了便利。以泰国为例,基于过往良好经贸联系,中国香港与泰国已在中央银行层面开展合作。
此外,不少东盟国家的企业将香港作为上市地的首选,还有国家选择在香港发行债券。所以,香港要巩固与东盟良好的合作成果,进一步把握机遇,尤其是在金融科技、绿色金融方面的机遇。
中国基金报:“一带一路”涉及诸多基础设施项目,这些项目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陈浩濂:就我了解的情况而言,部分“一带一路”项目融资面临一定挑战,很多市场缺乏成熟的融资平台。
香港金融管理局下设基建融资促进办公室,连接承包商、银行,包括投资基金等约100家合作伙伴,为基础项目发展提供助力。此外,多边的银行例如亚洲投资银行也可以发挥作用。
解决这些融资难题需要创新方法。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今年5月发行基建融资证券化产品,组合涉及12个国家的35个项目和基建贷款、25个独立项目和9个行业,总值约4.048亿美元。这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横跨不同地域和行业的多元化项目组合、基建或企业贷款的机会。
融资之外,风险管理也是难题。香港是领先的保险中心,香港的保险密度(记者注:保险密度通常以人均保费收入表征,是衡量地区保险发展程度和潜力的指标)全世界排名第二,亚洲第一,可以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良好的风险管理服务。
中国基金报:基础设施项目如何实现投资回报和社会效益统一?
陈浩濂:我们以绿色相关项目为例。首先,要达成投资回报和社会效益统一的一个关键点是符合相关标准和惯例。
相关的项目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可来包括香港在内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债,贷款等。有了国际认证的金融机构加持,符合国际标准,吸引国际资金就有了基础。很多时候,投资者并不是基于项目来源地来决定是否投资。他们要看项目是否符合投资标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大吸引力就是拥有符合国际标准或者惯例的服务或者产品。
第二,目前全球金融行业已经形成“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的“气候”。全球投资者赚钱之外,也越来越重视能带来良好社会效应的项目。如果能够符合国际标准、国际惯例,具备良好社会效应的“项目”,也可能够获得融资,这为它带来良好投资回报就奠定了基础。
第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不能仅仅依靠公共部门,而需要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合作。要吸引私营部门的资金,项目要符合前述标准、惯例。
中国基金报:不同的机构或者个人对“一带一路”倡议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你比较倾向于哪种理解?
陈浩濂:“一带一路”倡议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最终,我们要讲“经济”的故事,“务实”的故事,“共赢”的故事。
中国基金报:展望下一个10年,你最期待“一带一路”倡议哪些方面进展?
陈浩濂:从香港的作为方面,主要关注四大方向。
一是前述的不同范畴的融资服务。
二是绿色金融,虽然绿色金融已不是新鲜事,但是它在“一带一路”倡议方面会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新的融资会带有越来越多的“绿色”特征。
三是金融科技,“一带一路”倡议涉及很多跨境业务。不论是跨境的贸易融资、跨境的支付还是央行的层面的结算等等,金融科技可帮助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四是离岸人民币业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中国的贸易会增加,用离岸人民币是最方便的。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应用场景会增加。这也给香港这一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编辑:舰长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