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公募25周年 | “10后”创金合信的成长烦恼)
中国公募行业,峥嵘25年,生生不息。
一代又一代从业者,带出了形形色色的“机构”,绵延出如今26万亿的大市场。
基金人事将挑选出这25年中的不同类型代表,为大家剖析成立于不同年代的、带有不同发展特色的基金公司。
25年,我们这样走过。
---------------------------------------------------以上为这系列文章的固定导语,可单独框出
今天这家是中国基金行业第95家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9日。大股东为第一创业证券,其他股东为自然人。
一组数据勾勒出它(数据截止2023年3月24日):
管理规模为959.23亿,
在管的基金数量180只,年均发行新基20只;
基金经理人数为40人,基金经理人均在管基金数量4.5只;
目前77只基金规模低于5000万,占所有基金的42.8%,面临清盘风险。
怎么样,是不是称得上基金行业里骨骼清奇的存在?
一、无惧噪音奋勇向前/在矛盾中奋进
这家“非典型性”公司,就是公募行业“10后”代表之一——创金合信基金。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
自2015年开始发行首只公募产品,8年间,创金合信基金平均每年新发产品超10只。数据显示,2021年该公司一年内更是发行了25只基金。
而同行类比,同样成立于2014年,公募管理规模也在未足千亿的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资管,则一共只有30多只在管基金。
此外,在创金合信所有基金中,除了唯一的一只货币型基金-创金合信货超百亿外,超10亿的基金只有26只。
而2020年至今,创金合信基金已有32只产品(A、C类份额分开计算)清盘,其中有些基金存续时间不足一年。
新基金募集方面,创金合信基金在2022年成立16只基金,其中权益类基金占10个席位,截至2022年末,10只权益类基金规模合计为11.56亿元。
虽然发行了10只新基金,但创金合信基金的权益类基金2022年末总规模较2021年末仍减少41.39亿元。
2022年全年清盘5只基金,其中两只清盘的权益型基金除业绩不佳外,还存在在管基金经理变换频繁的现象。创金合信国企在五年的时间里换了5任基金经理,创金合信鑫收益六年里更换了9位基金经理。
与此同时,硬币的另一面,海量的基金数量和广撒网的经营模式,创金合信基金的整体管理规模却是一直在爬楼梯,对应的,其管理费收入也一直在持续增长。
2014年当年,创金合信营业收入0.50亿元,净利润140.53万元。
2015年全年,创金合信营业收入1.21亿元,净利润1114.75万元。
2016年全年,创金合信营业收入2.69亿元,净利润3219.33万元。
2017年全年,创金合信营业收入4.07亿元,净利润4158.69万元。
2018-2020年的营收分别为3.39亿元、4.26亿元以及5.0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92.8万元、6722.77万元、9464.47万元。
2022年末,公司行业排名从前一年的第59名升至第52名。
这一切,太矛盾了。与以往基金公司苦炼内功,做好业绩后再发产品的谨慎作风完全相悖。
无独有偶,想起近期跟某头部基金公司交流,讲起其两任渠道总,前任非常在意成本,对高额返佣或者发新时高成本换量很不屑,认为基金一旦打开量下来公司岂不是做了亏钱买卖。而现任刚好相反,只要量冲上去了成本是其次。最终年底汇报工作,领导层们对现任渠道总的工作全部给予高度认可。因为,基金打开后虽然量会下降,但是总还是有部分留存,那么公司整体管理规模就还是上升的,相应管理费收入就会上升,这是公司最重要的两个指标,相比较下之前付出的那点发行成本就不值一提了。
同理,无惧迷你或清盘,只管奋勇向前冲,死盯规模和利润,为公司积聚发展优势,同时基金数量的积累,也为他日行情来时一飞冲天埋下基底。或许也是创金合信给后起基金公司突围实践出的一条新路径?
另类成长专户突围
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7月,是行业内第一家成立时即实现员工持股的基金公司。彼时,第一创业持股70%,为第一大股东。员工持股部分体现在深圳市合信投资合伙人(有限合伙)所持的30%的股权中。
创金合信基金自2014年成立后,陆续邀请了金牛基金经理陈玉辉、量化基金经理程志田加盟。
由于经营基数较小,创金合信成长也相对迅速。成立第一年,该公司就实现了净利润140.53万元。营业利润则是从0到有,不断攀升。截至2022年末,创金合信管理规模为943.3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规模合计为265.19亿元,占比为28%,较2021年末增加152.07亿元。行业中的排名从2021年末的第59名升至2022年末的第52名。
另一方面,创金合信的专户管理一直位于行业龙头地位。哪怕在缩水700亿的背景下,2022年二季度末依旧领先一众老牌基金公司。专户是突破口,这是创金合信成立时就有的战略。
自2014年7月创金合信成立之初,就表明自己的立场,坚持公募、专户业务双核驱动。而从公司过往的数据上更能直观地体现,创金合信把专户业务当作自己在公募基金行业竞争格局中的“突破口”,也就是重专户轻公募的模式。
专户规模的“一飞冲天”自然带动创金合信在基金公司专户规模榜单中的排名,花费两年时间,创金合信实现“弯道超车”。
公募基金的竞争愈演愈烈,新生代基金公司的生存环境更是艰难。创新合信基金将专户业务作为突围的重点,成立8年时间的创金合信就坐上专户规模第一的宝座,而这背后离不开第一大股东第一创业和元老人物苏彦祝的“助推”。
人和制度
创金合信总经理苏彦祝一直认为,创金合信最大的优势就是机制创新,以人为本,内部倡导合伙文化。
总经理苏彦祝是实权派,公募基金行业老人,原控股股东高管。早期曾任南方基金投资部总监、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管理过公募行业第一只保本基金,2010年他转型从事券商资管业务,加入第一创业证券担任资产管理部(创金资产管理)总经理,后于2014年带领第一创业创金资产管理团队,创立了创金合信基金。现任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苏彦祝在创金合信成立之初就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也是创金合信股权激励第一人。彼时创金合信的股权结构为第一创业持股70%,苏彦祝等31人的第一创业资管核心管理团队,以普通合伙人方式持股30%。
在这31个股东中,苏彦祝出资1800万元,占合伙企业出资额的34.95%,出资比例最大,也是唯一的普通合伙人,并被选举为执行合伙人。其余30个股东均为有限合伙人,出资额并列第二的分别是张雪松和黄先智,均出资500万元。
7家有限合伙企业的实控人正是苏彦祝,具体来看,目前持股创金合信44.56%,后来新增的6家股权激励平台苏彦祝也均有参股,股权穿透后,目前苏彦祝持有创金合信基金18.29%的股权。
苏彦祝能从职业经理人变成实际控股的实控人,是实打实干出来的。2010年3月苏彦祝辞去其供职十年的南方基金工作,加入第一创业证券,出任资产管理部总经理、第一创业证券副总裁。
在苏彦祝加入第一创业后,带领第一创业的资管业务收入飞速增长。据第一创业招股书显示,2011–2013年,第一创业资管业务收入从1731.73万元增长至2.4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也从2011年的1.94%,增长至2013年的23.45%。
这耀眼的战绩让他获得了大股东第一创业证券的信任。
除了员工持股平台,创金合信内部实施合伙人事业部制。
苏彦祝表示,实施事业部制,本质上涉及股东和员工的利益分配机制,已经与股东进行了沟通,并且取得了股东的支持。事业部制要实施得长久和彻底,必须有机制的长期支持。创金合信基金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股东背景,为这一制度的长久可持续推进提供了坚实基础。
而对于目前创金合信的经营模式,苏彦祝则认为,当前市场环境下,简单的追随很难有效,至少做到“有创新的追随”。在产品研发方面,苏彦祝认为“要做就要做一定程度上的创新”,而创新也要耐得住寂寞。
中国公募25年的发展,核心管理人才已实现了代际更替,有着股权激励、合伙人机制等制度优势,有着新基金法红利下的大行业背景的,截至目前,创金合信已是规模千亿的中型公募公司。
作为新生代公募基金公司,另类的发展方式是否能够让创金合信走的更远,我们拭目以待。